三坐標測量機發(fā)展史及三坐標操作的基本步驟
時間:2018-01-08
三坐標測量機 -三坐標操作的基本步驟
1、測頭校驗
測頭校驗是三坐標測量機進行工件測量的三坐標測量第一步,也是很重要的一步。在測頭校驗的過程中,我們要做的是根據(jù)工件形狀、尺寸選擇合適的測頭、測針,現(xiàn)在主流的測頭測針都是雷尼紹的,在測量軟件中會有匹配。選好后,我們還要進行校準,以達到測量所要求的精度。
2、建坐標系
建立工件的坐標系,如果有工件的模型的話,也要建模型坐標系,然后把工件坐標系與模型坐標系擬合。建坐標系三個要素是:一要確定一個基準平面,二要確定一個平面軸線,即X軸或者Y軸,三要確定一個點,作為坐標原點。
3、工件測量
坐標系建好后就可以進行正常的測量了,工件測量大體分為一下步驟:
首先,對工件進行分析,對工具的基本元素進行測量。點、線、面、圓、圓柱、圓錐等。
然后,就是根據(jù)工件的形狀,用基元素進行形狀的公差分析。最后,根據(jù)要求輸出檢測報告
測量機的發(fā)展可劃分為三代:
第一代:世界上第一臺測量機是英國的FERRANTI公司于1959年研制成功,當時的測量方式是測頭接觸工件后,靠腳 踏板來記錄當前坐標值,然后使用計算器來計算元素間的位置關系。1964年,瑞士SIP公司開始使用軟件來計算兩點間的距離,開始了利用軟件進行測量數(shù)據(jù)計算的時代。70年代初,德國ZEISS公司使用計算機輔助工件坐標系代替機械對準,從此測量機具備了對工件基本幾何元素尺寸、形位公差的檢測功能。
第二代: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(fā)展,測量機技術進入了CNC控制機時代,完成了復雜機械零件的測量和空間自由曲線曲面的測量,測量模式增加和完善了自學習功能,改善了人機界面,使用專門測量語言,提高了測量程序的開發(fā)效率。
第三代:從90年代開始,隨著工業(yè)制造行業(yè)向集成化、柔性化和信息化發(fā)展,產(chǎn)品的設計、制造和檢測趨向一體化,這就對作為檢測設備的三坐標測量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從而提出了第三代測量機的概念。其特點是:1、具有與外界設備通訊的功能;2、具有與CAD系統(tǒng)直接對話的標準數(shù)據(jù)協(xié)議格式;3、硬件電路趨于集成化,并以計算機擴展卡的形式,成為計算機的大型外部設備。
現(xiàn)階段,三坐標測量機的發(fā)展也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階段。高水準的精度測量技術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,在很多方面起著非常好的效果。
●1956年,英國Ferranti公司開發(fā)了第一臺三坐標測量機。
●1992年,全球擁有三坐標測量機46100臺,年銷售增長率在7%-25%左右。
●發(fā)達國家擁有量高,在歐美、日韓每6-7臺機床配備一臺三坐標測量機。
●我國三坐標測量機生產(chǎn)始于20世紀70年代,年增長率在20%以上。
●目前三坐標測量機被廣泛應用于汽車、家電、電子、模具等制造領域。